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西南大学

院校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校园坐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西南大学起源于1906年4月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这里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国学大师吴宓、中国土壤学科开拓者侯光炯院士等生前曾执教于此。经过百年办学发展,学校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化西南自然人文,育实践创新人才,富社会国计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的办学特色。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之一,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的8所重点高校之一,国家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6所高校之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部署重点建设的4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


  学校依山傍水,绿荫掩映,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0%,是治学读书之圣地。学校占地9600余亩,校舍183万平方米。雨僧楼、明德楼、荟文楼、玉兰园、丹桂园、崇德湖、文渊湖、槐树山、樟树山、青杠山、含弘大道、学行大道、逸心广场、光炯广场……无不摇曳书香,流溢雅致,散发着高等学府特有的灵性与品味。近年来,理科实验大楼、留学生大楼、中心图书馆等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一大标志。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55个一级学科。学校现有32个学院(部),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种专业博士学位,19种专业硕士学位,107个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7个省部(市)一级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0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部综合实验站、2个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五年来,学校科研立项数量和经费大幅增长,年增幅均达33%以上,获“973”“86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800余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30个,出版专著600余部,发表各类论文13000余篇。“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近100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27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00余人(含研究员系列),博士生导师近300人,硕士生导师1200余人,在职两院院士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资深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长江学者”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学校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建校以来,共培养了20余万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涌现出了袁隆平、吴明珠、向仲怀、胡锦矗、张鲁等大批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


  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校地合作区域和领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30余个地、市、县和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20多个省市的近200个县市开展了科教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被《光明日报》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百年风雨,百年磨砺,百年辉煌。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学行天下、服务民生”是西南大学百年不变的追求。学校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保障、科技创新为支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校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目标迈进!


专业设置
?
层次专业分类专业名称
本科历史学类历史学


民族学

医学类药学


药学

工学类电气信息


轻工纺织食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城市规划


土木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环境工程


制药工程


化工与制药


食品科学与工程


包装工程


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机械


生物工程


土建

农学类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茶学


草业科学


林学


园林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


农业资源与环境


动物科学


蚕学


动物医学


水产养殖学


动物生产

经济学类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管理学类市场营销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电子商务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法学类法学


社会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类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


科学教育


教育学

哲学类哲学

理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


心理学


地理科学


环境生态


应用化学


生物技术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应用心理学


化学

文学类英语


日语


新闻传播学


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


对外汉语
其它
俄语


政治学与行政学


文化产业管理


轻化工程


生物安全


金属材料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历史学


统计学


公共关系学
毕业生情况

  一、就业基本情况

  1、2007届本(专)科毕业生生源情况

  2007年,西南大学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毕业生10557人,比2006年增加1995人,增幅达23.3%,毕业生总数占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八分之一,居全市高校首位。其中:校本部普通本科生有8454人(其中师范生3186人,占校本部本科生人数比例为37.7%),普通专科生有25人;高职本(专)科生有1025人,荣昌校区毕业生有1053人。毕业专业中有90个本科专业(包括12个新专业)、5个专科专业、37个高职本专科专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异常艰巨。

  表1  西南大学2007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统计

校区

本科

专科

应用技术本科

高职专科

合计

校本部845425008479
荣昌校区680122641871053
高职学院00147111258
高职(继续教育学院)00136631767
合  计913414734792910557

  2、2007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止2007年9月1日,按照教育部统计标准,我校2007届本科毕业生已就业人数为6755人,一次性就业率为79.9%,灵活就业1496人,灵活就业率为17.7%,待就业1654人,待就业率为19.6%,另有45人申请不就业,继续准备明年考研。校本部本科毕业生中有近2800余人参加了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际考取研究生144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7%。与去年同期比较,2007届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灵活就业率和考研率高于去年2个百分点。

  荣昌校区一次性就业率为82.4%,灵活就业率为34%,待就业率为16.2%。高职学院的一次性就业率为52.3%,灵活就业率为31.8%,待就业率为47.7%,继续教育学院高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65.4%,灵活就业率为39.4%,待就业率为34.6%。一次性就业率与去年相比都有所下降。

  据重庆市教委和各学院对待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底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将达到90%以上。

  表2  西南大学2007年本(专)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情况统计(截止9月1日)

类 别

毕业生人数

已就业情况

待就业情况

申请不就业情况

签约情况

升学情况

灵活就业情况

出国人数

合计

待就业人数

待就业率%

申请不就业人数

申请不就业率%

已就业人数

就业率%

签约人数

签约率%

升学 人数

升学率%

灵活就业人数

灵活就业率%

校本部本 科8454378844.8144117.0149617.730675579.9165419.6450.53
荣昌 
校区
105350348.0464.035434.0086882.417116.2141.3
高职学院2587930.620.788231.8016363.29536.800
高职继续教育学院76715319.9536.930239.4050265.426534.600

         

  二、本科就业统计数据简要分析

  以下就业统计数据统计分析对象为校本部本科毕业生。

  1、需求情况比较分析

  2007年共计有近800家用人单位来校选录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9483条,需求信息旺盛,其中教师、农学、软件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需求旺盛,同时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的灵活就业岗位。我校广泛收集校外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有效校外需求信息2500余条。

  与2006年相比,2007年毕业生就业需求呈现一些新的亮点: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机械制造等理工科类专业需求量火爆;二是涌现出了如动漫设计、代理服务等新的就业增长点;三是学校邀请到不少大中型知名企业到校选录毕业生,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这些企业类单位行业类别丰富,如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福州广播电视集团、中国平安财产保险东莞分公司、正崴集团富港电子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百事(中国)公司、惠普中国公司、美的集团、西南证券等。

  虽然2007年总体上需求信息较好,但因我校专业需求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就业单位性质比较分析

  在已就业毕业生群体中(见表3),前往教学单位就业的人数较多,占已就业人数的24.9%,其中到高校就业的人数为128人,占1.9%,到其他教学单位的有1554人,占23.0%。其次,到各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有1868人,占已就业人数的27.6%,其中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有1238人,占18.3%,民营企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再次,考取研究生人数在已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较高,占21.3%。另外,我校2007届毕业生灵活就业率较高,占已就业人数的22.1%,有27人自己或联合其他同学开办公司等进行自主创业,出国的有17人,占0.31%。

  与2006年比较,到教育系统就业的比例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到各类企业就业的人数增加近600人,到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增加了4个百分点。考取研究生人数在已就业人数中的比例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表3  西南大学200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截止9月1日)

单位性质

人数

所占已就业人数比例

单位性质

人数

所占已就业人数比例

机关1021.51%部  队200.3%
高等学校1281.89%国家项目就业1382.04%
其他教学单位155422.96%灵活就业149622.1%
其它事业单位771.1%录取研究生144121.3%
国有企业6309.31%出国、出境300.44%
三资企业2714%其它企业96714.29%

  3、就业地区流向比较分析

  由我校毕业生就业分地区流向统计表(见表4)可见,渝、川、粤及西部地区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其就业人数比例分别是38.8%,14%、8.7%、12.7%,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选择了在重庆市和四川省就业,前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人数比例为17.7%,而在除以上地区外其它省区(主要为中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比例仅为13.1%。

  与2006年比较,毕业生在西部就业总数比例增加了2个百分点,到中部地区就业的比例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则有所下降。

  表4  西南大学200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地区流向统计(截止9月1日)

地区

人数

比例

京、津、沪2213.2%
河北省1261.8%
江苏省1071.5%
浙江省1522.2%
广东省6088.7%
福建省1462.1%
海南省1111.6%
重庆市272138.8%
四川省98214%
西部其它省区(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广西、云南、贵州、内蒙、西藏)89212.7%
其它省区92213.1%

  注:地区流向统计人数不包含考研人数。

  4、考取研究生情况比较分析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积极踊跃(见表5),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也稳定在16%左右。

  我校毕业生考取本校的研究生人数比率维持在录取总人数的55%以上(见表6),考取校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2007年已经达到了42.4%。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高校层次高,92%以上的毕业生考入了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985工程”学校和“211工程”学校。据统计,我校毕业生考取全国科研单位和高校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我校一些重点学科专业,如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技术、教育学、蚕学等专业考研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见表7),2007年,有14个专业考研率超过了30%,茶学、植物保护、哲学三个专业考研率超过了40%。

  表5  西南大学2005-2007年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情况统计表

年 份

报考人数

占毕业生总数比例

录取研究生人数

录取率

2005年172734.53%79916.0%
2006年198230.02%99915.1%
2007年282133.37%144117.0%

  表6  西南大学2005-2007年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年 份

考取本校研究生人数

占录取总人数比例

考取外校研究生人数

占录取总人数比例

考取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985工程”学校、“211工程”学校人数

占录取总人数比例

2005年47459.3%32540.7%74794.2%
2006年58858.9%41141.1%93893.8%
2007年83057.6%61142.4%133792.8%

  表7  西南大学2007年考研超过30%的专业名单

序 号

专业名称

考研人数

考研率

1茶学1246.15%
2植物保护2740.3%
3哲学840%
4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437.5%
5生物工程2636.11%
6生物技术3735.24%
7材料化学1734.69%
8生物科学3234.41%
9农业资源与环境2233.85%
10地理信息系统2731.76%
11思想政治教育(师范)5231.52%
12水产养殖学1731.48%
13动物科学1631.37%
14教育学(师范)3130.1%

  5、基层就业情况比较分析

  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由就业方案统计,我校近60%的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同时,表4显示,我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人数稳定,比例较高,65.5%的毕业生在西部就业,毕业生参加选调、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特色岗位计划的国家项目就业有13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非西藏、新疆地区生源前往西藏、新疆地区就业的支边毕业生有7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9%。

  但比较近几年国家项目就业情况(见表8),虽然国家出台多项政策积极畅通基层就业渠道,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由于选调生计划逐年减少和毕业生对到基层就业的顾虑导致2007年我校毕业生的国家项目就业人数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表8  西南大学2005-2007年本科毕业生国家项目基层就业情况统计表

选调生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特色岗位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

2005年6539-------
2006年115506236
2007年8545667

  注:农村义务教育特色教师岗位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招生办

电  话: 023-68252513

邮  箱: zs2006@swu.edu.cn

院校网站: http://www.swu.edu.cn/

院校地址: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